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六部委共同举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科技进步与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巡讲活动,于9月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举办专场报告会。
巡讲团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新时和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在内蒙古科技馆为内蒙古科技系统及相关高校的160多名代表,分别作了题为“西部生态圈”和“中国现代化的现状与前景”的专题报告会。从而拉开了巡讲团在呼和浩特活动的序幕。
两位专家分别围绕生态和现代化问题,结合西部地区的情况向与会听众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张新时院士在报告中说,生态圈是地球表面圈层的一部分,是其中的生命有机体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与资源的总体, 是以一个自我维持的有机体群落为核心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他的报告以“西部生态圈”为题,详细介绍了生态圈在我国西部的分布规律,类型与生态建设战略定位,保育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何传启研究员在报告中解答了什么是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趋势如何、并对中国现代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现代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当天下午,中科院院士刘宝珺、陈运泰分别在报告会上作了题为“资源、环境的科学发展观”和“板块大地构造与青藏高原地震”的专题报告。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地震局、内蒙古环保局的260名代表聆听了报告。
刘宝珺院士在报告中说,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阶段。在这个阶段能源消费大幅增长,原材料大量消耗,这是其它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的。从经济发展必然阶段来看,重化工阶段能源消费是客观存在的。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当务之急。
陈运泰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大量精彩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地震的威力以及给人们所带来的灾害,并对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全球地震活动是不是增强了、应当如何面对地震灾害以及地震的成因与机制等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内蒙古科技厅、院士工作局)
——中国科学院网 [ 2005年9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