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更珍)昔日被农民充饥填肚的洋芋蛋,如今由于融入了高新技术,其产品刚一下地就被外地客商定购一空。不仅如此,还因其品质优良,吸引了省内外企业进驻山丹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开发。今年,山丹县种植的6万亩“焉支玉”马铃薯产量达1.2亿公斤,大部分远销到了上海、福建、内蒙及省内其它地区,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加收入近1个亿,沿山地区的种植农户户均收入达4000元。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特别是沿山地区的马营、李桥、霍城等乡镇种植马铃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使马铃薯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该县从1998年开始就与中科院遗传所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从事脱毒马铃薯的良种繁育工作,并组建了山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他们培育出的大西洋、陇薯3号最高产量分别达4223公斤/亩、6850公斤/亩,平均产量分别达2500公斤/亩、4500公斤/亩,亩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目前,该县已投资850万元形成了年培育脱毒微型薯1000万粒、原种225万公斤、良种4500万公斤,辐射推广面积30万亩的生产规模。由于该县繁育中心的种薯产量高、节水效果好、其品质优良,县境内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辐射周边面积30万亩。同时,投资1046万元建起了雪域伟业福达淀粉厂,围绕马铃薯加工的企业发展到21户,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焉支玉”脱毒马铃薯已成为山丹沿山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05年12月16日 张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