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讯(记者 王进东) 日前,记者获悉,为给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科学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中科院专家将开展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沙山动态变化及环流特征研究。
据从事该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屈建军介绍,他们将应用遥感和非地形摄影测量的先进技术手段,对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内沙山形成发育进行动态过程监测;通过计算机数字化解析处理,建立区内沙山形成演化动态数据库及数字地形模型;采用不同时期趋势面的动态数字空间分析,从动力学机制研究区内沙山形成发育的风沙物理学过程,开展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沙山动态变化及环流特征研究。
据了解,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地处敦煌城南五公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沙山抱泉,泉映沙山”,“沙岭晴鸣,月泉晓澈”的自然景观,实为国内罕见。它和沙山东麓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两大奇迹”。1984年,鸣沙山月牙泉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由于缺乏有效保护,这一稀世胜迹曾遭破坏,加之缺乏相关研究,沙山变化和沙山环流特征直接影响鸣沙山月牙泉的保护和开发,已成为影响区内旅游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
屈建军说,保护鸣沙山恢复月牙泉原始流程,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挑战。他们将用科学的手段,“用大气之力,还大气之神”,力争把鸣沙山月牙泉建设成为中科院治沙保护试验基地。
据介绍,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沙山动态变化及环流特征研究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大范围野外调查,选定监测地点,建立控制网,对区内不同发育阶段沙山进行监测,并辅助丘体微气象特征观测,同时进行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及相片解析处理,建立区内沙山形成发育的风沙物理学过程。第二阶段是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监测,提交最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