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寒旱所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特征分析研究取得进展

发表日期:2012-05-28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放大 缩小

不同区域降水中的常量无机离子特征是反映气候和环境特征的可靠指标,并用以识别与区域大气循环、水汽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关的各化学成分的通量差异。同时,它能准确地反映当地大气质量的现状,是监测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可靠指标。

玉龙雪山地区处于我国第一、二阶梯交汇处,降水中的无机离子不同程度地受到海气、冰雪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研究我国西部高山寒区环境中地-气-人-水相互影响非常理想的区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运用海盐示踪法计算了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2005年07月26日至2006年07月31日不同海拔高度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非海洋来源的比例。计算结果显示,Cl-、Na+海洋源比重较高,平均海洋源比重分别为74.79%、73.53%。NO3-、SO42-、K+、Mg2+、Ca2+主要是非海洋源,平均非海洋源所占的比重依次为100%、93.54%、97.29%、81.77%、99.66%。统计图显示阳离子浓度的变化远远大于阴离子,阳离子浓度区间为0.51~5.26 mg/L,阴离子浓度区间为0.99~4.90 mg/L,由此推断阳离子来源构成比较复杂。分析表明陆源离子,尤其是近源陆源离子对该地区降水的无机离子构成和离子浓度影响较大,2 400~2 950 m人类活动导致阴离子浓度较高,2 950~4 800 m降水的离子浓度受局地环流的影响较大,玉龙雪山地区基岩以石灰岩为主是造成降水中阳离子,尤其是Ca2+和Mg2+浓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可以为玉龙雪山的降水现代过程研究提供基础的研究资料,同时对探究区域气候特征及区域环境特征及生态建设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028,90511007,40971019)、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资助项目”(O828A11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411501)、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人才培养基金冰川学冻土学特殊学科点项目(J0630966)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

原文链接 

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降水中的无机离子浓度变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