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土壤pH值调控微生物β-多样性分异机制获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特邀评述

发表日期:2025-05-07来源:生态与农业研究室放大 缩小

近日,国际生态学权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编辑部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邓晔研究员等撰写评论文章Intertw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 and Microbes in Biogeography,对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段育龙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李玉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于该期刊的论文Soil Acidification Destabilize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via Decoupling Soil Microbiome进行深度点评。据悉,只有5%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能被编辑部委托评论。

评论文章主要观点包括,土壤pH值作为气候与土壤条件的综合代理变量,深刻影响着土壤养分有效性、金属迁移性、微生物生长及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在宏观地理尺度上,土壤pH值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解释力显著优于其他环境因子。段育龙等基于中国6大陆地生态系统207个样点的大尺度研究,进一步强调了土壤pH值在塑造微生物地理分布模式中的核心地位。

评论文章认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段育龙等的研究发现土壤pH值通过差异化调控细菌与真核生物的β-多样性,驱动微生物生物地理格局改变。土壤酸化导致细菌群落趋同,反映强环境过滤与生态位简化。真核生物则在酸性环境中呈现更高异质性,这可能源于竞争优势驱动其占据复杂生态位。这种非对称响应揭示了不同微生物类群间进化历史和生理特征的深层差异。

评论文章指出,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单向作用范式,认为土壤pH值既是塑造微生物动态的非生物“过滤器”,其自身亦受微生物群落反馈调控。该研究将土壤微生物组定位为连接经验生物地理学与地球系统模型的关键枢纽,强调局域环境过滤与区域扩散限制的协同作用,为预测全球变化下土壤健康与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gcb.70174

https://doi.org/10.1111/gcb.7020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