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

兰州化物所举办“精准分离分析”系列论坛(二十)

发表日期:2021-07-21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放大 缩小

  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精准分离分析”系列论坛(二十),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邸多隆研究员主持论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华北电力大学王祥科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石伟群研究员、苏州大学王殳凹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龚正君教授、天津大学王勇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王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U(VI)的光催化还原与提取”“基于分子设计的锕系元素分离”“配位化学引导的核能放射性污染防治应用基础研究”“基于光谱分析的污染物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环糊‘精’超分子高分辨手性分离与识别”和“微纳流控生物分析”的报告。

  王祥科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g-C3N4光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g-C3N4在可见光催化方面的优势、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在性能提升和结构调控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和经验。王祥科教授以g-C3N4的原位缺陷调控和性能调节为重点,介绍了光催化还原处理放射性污染废水等工作。

  石伟群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首次制备并表征一类基于多酚类配体的锕系配位纳米组装体,提出基于该原位组装的纳米团簇作为萃合物选择性分离锕系元素的全新理念。他们在水相/有机相界面捕获铀酰离子,原位组装形成铀酰配位纳米笼,实现铀酰纳米笼的高效萃取分离。

  王殳凹教授介绍了核能放射性污染防治基础研究目前存在的难题及研究进展和新探索。王殳凹教授研发的绿色选择性结晶分离理念的稀土分离及镧锕分离,有望改善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关键流程工艺。王殳凹教授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OFs和MOFs的辐射合成新方法以及其应用前景。

  龚正君教授介绍了基于复杂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和基于光学分析的痕量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包括凝胶基底的固体表面荧光法研究、分子印迹纸基的荧光分析及可视化检测、掺杂可视化爆炸物检测以及锰掺杂ZnS量子点对水中钴的荧光分析等内容。

  王勇教授围绕手性分离与识别等科学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高分辨手性分离与识别体系,以及基于超分子精准修饰及调控手段,发展高效手性分离与识别介质及相关方法,解析了基于弱相互作用的分离、识别机制及构效关系。

  王琛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通道端面分析新方法,并结合等离激元增强电化学/光学技术,实现了生物分子/细胞等的高效、灵敏、特异性识别研究。

  本次论坛得到了兰州化物所“一三五”重点培育项目—药物与标志物精准分离分析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上左王祥科教授;上右石伟群研究员;中左王殳凹教授;中右龚正君教授;下左王勇教授;下右王琛教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