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况 >> 历史沿革 >> 创新跨越(1998-现 在)

创新跨越(1998-现 在)

  六、进入创新跨越发展时期  1998—现在) 

  1.知识创新工程时期 

  199712月,中科院向中央报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中央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方案,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1998年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按照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性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贡献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兰州分院各所面向国家需求,对学科方向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进一步凝练科技目标,明确战略定位,规划中长期发展蓝图,经过各所不懈努力,于2002年寒旱所、近物所、化物所、青海盐湖所、西北高原生物所、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地质所先后整体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分院机关设立综合处(办公室)、人事教育处、院地合作处三个处(室),19位职工进入创新岗位,从此,兰州分院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与地方签定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 ,兰州分院分别于2001年、2002年两次向甘肃省常委会汇报工作,得到甘肃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039月,中国科学院兰州教育基地正式揭牌,为中科院五大教育基地之一。 

  调整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系统院属单位有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20143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恢复称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1998年之后,程国栋任院长(1998.10—2011.12)、副院长何易(兼)、王学定、胡彦明,党组书记何易;200211月王学定任分院党组书记,直至201010月调成都分院任书记。谢铭于201010月任分院党组书记。兰州分院机关于2009917日搬入天水中路6号新办公楼。 

  伴随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分院系统各单位均进行了深层次、大力度的机制改革,显著提高了科技竞争能力,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在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方面,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杰出人才,并通过扩大研究生招生、建立访问学者制度,扩大流动研究队伍等途径使所级管理人员知识化和年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创新队伍建设和推进新老交替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党建、创新文化和科研园区改造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在院地合作方面,自2006年中科院启动实施“科技支青”工程,2007年启动“科技支甘”工程以来,兰州分院制定了《中科院“科技支青”、“科技支甘”工程实施方案和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做好合作项目的征集、对接、筛选、评审、立项、检查、评估等管理工作,两个工程均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兰州分院还从“三个维度”全面推进和服务于与甘青两省的院地合作,即一是抓好中科院授权分院组织和协调引导的院地合作专项工程;二是积极参与兰州、西宁院属7个单位主导的合作项目并为之支撑服务;三是着力引入外地中科院所属单位及个人来甘青合作,例如院地共建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已于2010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院地共建重离子治癌中心已签约并在兰州开工建设,实现了政产研联合推动装置技术转移转化管理体制创新;积极组织协调过程所、盐湖所、理化所等重点开展了以盐湖镁为主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项目;协调兰化所、西高所、金属所、理化所等参与甘青两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有力支持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甘肃省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等。通过不断努力,兰州分院系统的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至2010年期间甘青两省区域内转化的中科院科技合作项目累计产生销售收入161亿元、利税26亿元,社会效益49亿元。 

  2.迈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 

  2011年中科院启动了创新2020”,中科院党组提出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和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发展架构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战略使命,努力推进创新2020”跨越发展的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研究所一三五(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五个重点培育方向)规划的落实工作,大力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科技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重大创新突破。同时加强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为创新2020”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201420137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中科院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中科院是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求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并提出四个率先的要求,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为中科院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科技创新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工作职能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这一时期,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分院机关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科发人字〔2013201号),分院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1. 在院党组和地方党委的领导下,配合院有关部门,做好所在地区院属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干部监督、管理和教育工作; 

  2. 组织指导所在地区院属单位的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 

  3. 对所在地区院属单位的科技创新及事业发展重点工作进行推动、督促和检查,协助院机关各部门做好与所在地区院属单位的联系和协调; 

  4. 组织开展院地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汇集全院力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 配合院有关部门,负责所在地区院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并指导和监督财务管理、安全保密工作; 

  6. 联系和服务所在地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7. 承担院赋予的其他公共事务管理和协调工作,为所在地区院属单位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有关分院承担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和研究生管理工作; 

  根据分院的职能,分院设立了综合处、组织人事处、科技合作处、财务资产处、基本建设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处和教育基地办公室7个职能部门和后勤服务中心一个直属单位。另外科学院中学和科学院小学于2013730日与兰州市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其主要由兰州市属地化管理。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根据中科院的部署 ,积极履行工作职责,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协调组织所属各创新单元系统、深入、前瞻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创新工作新局面。随着所属各单元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核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技术等领域承担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大都取得重要进展。60多年来共取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950余项。 

  在实验平台方面,目前有1个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野外开放实验站。 

  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近年来,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兰州分院进一步扩大开放和联合合作,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科技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譬如,积极开展西北创新集群建设;试点推进的全国科学院联盟建设,使甘肃省科学院实现了“五个首次突破”:首次联合培养博士后并实现该院博士后进站,首次申报“西部之光”新立项目并获批,首次向我院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首次联合申报“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零突破,首次开通战略情报研究成果共享平台;大力加强与金川公司、白银公司、酒钢公司、长庆油田、青海油田、中信国安、盐湖集团、安多集团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积极落实省、院高层领导关于支持金川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示,组织院内10多个研究所围绕企业重点科技需求开展了战略咨询和项目对接;积极参与完成兰州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为研究所进入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同时,开展了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在发挥科学智库方面,兰州分院积极认真组织院士、专家围绕地方需求,开展多方咨询和考察活动,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我院“三位一体”优势。例如,青海盐湖所配合化学学部完成《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报告》对我国做大做强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等提出战略咨询建议,得到李克强副总理和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组织院士专家咨询建议的《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综合研究报告》为把甘肃构筑成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开展了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院士行活动,在兰州未来工业布局、能源结构、脆弱的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方面提出战略咨询意见和建议;组织政策所专家对兰州市和白银市国家高新区带动区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建议、思路和举措;以“生态经济转型跨域宜居宜游”为主题,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洲经济转型跨越等与甘肃张掖共同举办第三届绿洲论坛;面向社会举办多场“科学与中国”报告会,获得社会好评和认可。 

  在党建创新文化方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甘肃省委要求和安排,开展并持续做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获得当地以及甘肃省的认可。 

  在园区建设方面,深入实施“3H”工程,推动科苑一区棚户区改造工作。 

  兰州分院6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历经艰辛、拼搏奋进的创业史。回顾兰州分院在岁月中的打磨中风风雨雨走过了六十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分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和民族的期望,继承“科学、民主、爱国、奉献”和光荣传统,弘扬“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在党的十八精神的指引下,实现“四个率先”为核心目标,全力扎实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